Friday, March 14, 2014

[转自张旦波]怎么把paper快快读了


阅读的快有两种:一种是一目十行,另一种是读时能迅速判断出哪些不用读。

第一种的快,只是干傻活,即使一目百行,终究只是搬砖;第二种的快,才是真正的快。各位或许已经明白了,终极的快,无穷大的快速阅读,是不需要读文献。许多大牛的资讯是从谈话中来的,甚至不需要什么资讯这些扰人耳目的东西,只需要做自己的idea行了,不用管别人说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大牛是怎么弄的,上面这段话就当我是在说瞎话吧,呵呵。


我辈大多数人当然还得读paper了,可能还要读很多很多papers,所能做到的就是如何能更迅速精准地去判断哪些不需要读,以及如何让文献中不需要读的部分增加。


读文献得有些前提:

1,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开始做课题。比如,要做超导,至少得熟悉统计物理、高等量子力学以及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

2,基本的英语快速阅读能力。速读、略读、跳读甚至让别人读,要做到没有什么心理压力。我见过一些读文章时生怕漏掉一个字眼的,要速读文献还得放轻松些才行。


我读文献的一些看法和经验:

一,内功,读文献快是因为知道它处于你的知识体系中的哪个位置:
1.起点很重要。对一个领域,找到一个切入点后(导师或你自己找到的相关课题),一般会有几篇比较重要的文章。这些文章需要当回事,最好亲自动手去重复下重要的推导。在一开始下了比较大的功夫后,对该小领域重要的概念和物理图像会有切实的把握。

2.找好切入点后,逐步营造自己的知识体系。把每次读文献,当作自己在某个topic上拓展知识、增进理解以及发展课题的契机。看到一篇新文章时,问下自己该文章在你的知识体系中是什么地位,它有没有补充了你的知识,有没有和你以前的观念相冲突?对于你目前正在做的课题,有没有带来新的启发?

3.当读的文章比较多时,偶尔拿出一大块时间来,比如一整个下午,或一整个晚上,把它们梳理清楚,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4.最重要的或许是,能找到和你一起讨论文献和课题的人。

当你对一个领域有着充分的了解后,读文献时你想要什么,以及一篇文献能带给你什么,就会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知识体系脉络清晰,能让你迅速精准的判断哪些不用读;而知识体系的壮大,能让你不需要读的东西增加。


二,外功,读文献也有一些技巧:
1.利用软件。文献上的图有些其实可以比较容易重复出来,用mathematica(或其它数学软件)几行命令就能实现的不妨试试,改改常数,通过不断的反馈来增进自己的理解以及看看有什么启发。这种方式对我来说很有用。

2.利用搜索引擎。我其实基本只用google scholar、arxiv以及直接上各期刊的网站。

3.读每篇文献的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和summary。注意,在abstract这些里作者只给出它认为核心的东西,而对你来说,对你有用而且重要的部分可能并没有在abstract里提到。

4.读文献时用查找功能(ctrl+F)。有时候看文章里有没有讲什么,直接查找关键词就行,甚至可能比看abstract之类还快。

5.有时候直接去看文献里的图就行了,需要的时候再去看正文。

6.去找某一特定问题的答案时,可能需要找一堆文献,只读文章中涉及到该问题的部分。

7.有时候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信息而已,不需要纠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对于不懂但暂时不重要的东西不需要什么心理压力。

8.偶尔去读读其它领域的文章,不为别的,就为了挑战下自己对陌生信息的汲取能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