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迎来了理想的offer,完成了毕业论文,去了西藏和台湾。外表如此光鲜的一年,即使拿功夫不负有心人、运气好等理由和外人道也不足以说服。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一年前的我,绝对没有想到今天能够有雄心壮志开始认真记录我的博士生活。
还要回到2012年的夏天。那时候的我十分迷茫,对出国一无所知,科研上一无所有,不敢想前途,不敢想未来。出发去欧洲前和大师兄长谈了一次,其中讨论到习惯对科研的重要性,做出选择对下一步的重要性。那一次我终于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开始在做了,事情才能被一步步解决。迷茫,担忧,这一切都源于没有勇气开始关键的一步。
暑假在东营重温三体,“要多想”,就如同“咱是谁啊”这四个字那样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类似的想法与专注有关。专注是所有高阶思维的短板,而它是一项需要习得的技能,并非天生就有。只要把眼前的事情真的看得很重要,然后通过正反馈,这件事情就顺利开展起来了。这大概也是兴趣形成的机制。
发现不少执念,比如爱怨天尤人。其实问题和烦恼都源自自己的生活态度,只要积极向上,就会有正反馈,不断得到正能量。不要过分自责和指责过去的事情,这样会给自己太深的压力。更不要指责别人,推卸自己的责任,要善于和他人相处。不要觉得别人有义务替你分担,毕竟朋友再可靠也不能帮自己一辈子,靠自己才是正道。
申请阶段尽管一如既往地无法倾尽全力,但确实看到了极其广阔的天空。和两位大牛的朝夕相处,彼时常常觉得地球的未来在我们手中。有趣的是,哲学双学位如我所愿,没有削减我对本专业学术的热情,而促进了我对它更多的批判性思考。大约也是在写个人文书的时候,我不断搜寻与初心最相符的方向,同时不断做减法,逐渐刨除叶公好龙式的假想,淡定放下内心虚设的艰难选项,把兴趣一步步缩小到我对自己有信心的范围内。
我没有哪一步过得特别简单舒坦,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远远不够努力。你只要碰过比你聪明却还比你勤奋百倍的人,你就会和我想的一样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许只有自己才知道,有多少是自己付出了长久的努力,有多少是碰上了机遇、碰上了贵人。其实命运这种东西,连你自己都永远不知道哪一步才是最关键,或者缺了哪一环节就会功亏一篑。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到多远,只是知道只有每一步都不负本心,做最想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避免将来后悔。
看看,2013年很灿烂,真正起作用的是2012年最后的两三个月。我要感谢那几个月的我,没有放弃半年后的我。学术上没有积累的2013年,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更加艰难的2014年,这也是我对我自己今年表现的真正期待!让我第二次启航,进入PhD的意外之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