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 2012

Berlin! 柏林!

除了我家,我呆的最久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广州,柏林。

在广州的时候,我还太年轻,不敢到外面的世界跑一跑,哪怕只是从地铁口上来再下去。北京给我的感觉,则一如既往的冷漠,繁忙的交通,混乱的城市建设,真假混杂的古迹,让我无所适从。

而在柏林的时候,无论是年龄,还是心情,都正好。

曾经以为这段平凡普通的岁月会因时间流逝而逐渐被淡忘,可终究没有料到柏林自有其安静的震撼:没有那么一个城市,能够给你那么多的感悟和回忆。离开柏林后,怀念的情绪逐渐加强,那里的星空,那里的点点滴滴。


伫立着勃兰登堡门的椴树下大街连接着德国的历史与现代。腓得烈大帝,这位普鲁士的历史命脉化作地理坐标,夏洛腾堡宫、提尔加藤公园、博物馆岛,连接起柏林这座城市。大街的开端是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林;大街的尽头是亚历山大广场,DDR的电视塔是低矮的柏林最高的建筑物。普鲁士王国,第三帝国,民主德国,你说残暴无情也好,铁血坚定也好,日耳曼民族的三生命运就如此汇聚在这样一座城市。


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 Tor

提尔加藤公园前的胜利纪念柱 Victory Column

我很喜欢走过那些桥,穿过博物馆岛,经过咖啡店,绕到柏林大教堂的后面,走向亚历山大广场。电视塔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无论你在柏林的什么地方,你都无法无视它的雄伟。我在广场中央不断转圈,看着人群来来往往,年轻人弹着钢琴,拉起小提琴,鸽子成群飞起,孩子相互追逐。累了,就坐在世界时钟旁边,看着落日宣告一天的结束。


柏林大教堂 Berlin Cathedral

亚历山大广场 A view of Berliner Fernsehturm from Alexanderplatz
柏林是欧洲最自由前卫的城市之一,它的纠结历史也反映在其新旧冲突、充满矛盾的城市性格中。苏联战争纪念碑如今静静地立在柏林东南边的Treptower Garten。在这片具有茂密森林般的公园里漫步,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静谧。闹市中的安静最难得,你能体会到吗?

我也很喜欢椴树下大街,弗里德里希大街的十字交汇。这位我敬服的皇帝,是如此幸运地生活在那个拿破仑还未掌权的年代。我也很遗憾,我没有在柏林最好的岁月来到柏林。我也希望能够在1990103日来到勃兰登堡门,亲眼目睹那场载入世界史册的一幕。我也想起中国人三十多年前的那个疯狂年代,如今的我们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现实主义的人生哲学,但是德国人过得比中国人更较真,更严肃。巨变的痛苦至今仍在折磨着人们的神经。

我有四次机会从高处俯视柏林,在总理府顶层阳台,在国会大厦的玻璃螺旋阁楼,在柏林大教堂的穹顶上。每一次我都努力尝试辨认出我去过的地方,并且一次比一次激动。这种冲动看似幼稚,却成为了我至今难以忘怀的经历。


国会大厦 Reichstag

国会大厦近景 Reichstag

为什么要到高的地方回望自己的熟悉的生活区域?我也想问自己。在东方明珠塔上,在中央电视塔上,在香山上,在太平山上,我一次又一次张望着我所热爱的土地。这也许和宇航员在茫茫宇宙中回望那颗蓝色星球的激动是相仿的。我们都想离开审美疲劳的地方,到远方去,到高处去,到宇宙中去。但是牵挂却始终在那儿。

最后一天在柏林,我再次经过椴树下大街,弗里德里希的雕像,柏林大教堂,深深地看了电视塔一眼。喝着我最喜欢的啤酒牌子,坐在青旅的桌子边上,听着身旁操着五花八门语言的鬼扯。

最后一次俯视柏林的机会,则是在柏林飞往法兰克福的飞机上,凝视窗外,我又看到了电视塔,塔尖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