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8, 2006

印象黄山

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在我心中重千斤。

尽管我看尽五岳,遍览祁连昆仑,回首看来,却唯独黄山浩瀚精深,色系亦温暖宜人,因此稳居我心中众山之首。初中毕业的暑假,我有幸来到黄山一览风采。看日出的前一天,从白鹅岭爬了一天到迎客松,累到什么程度?平生第一次感觉饭菜如此香甜可口!晚上挤地铺撑到拂晓前,然后猫在迎客松后面的一块大石壁上等候日出。彼时初三毕业,后来我整个无聊的高中阶段时常惦记怀念这笔经历。

黄山,令炎黄子孙魂牵梦绕,被华夏儿女代代传颂,与中国人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情结。它虽然没有被排入五岳之中,却极负盛名,曾因为明代著名的旅游家徐霞客著名的两登黄山而留下“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史话。

在此先提一提五岳。五岳中,中国人往往最熟悉巍巍东岳泰山。五岳的封号经过历史的两次更迭。从黄帝开始,就有了到泰山进行封禅仪式的惯例,后来一直沿用下去,历朝历代的皇帝就要到一些名山祭祀天地,感谢上天恩赐的江山。五岳就是这些“禅山”演变而成的产物,见证了风起云涌的朝代更替——因此五岳确实是沾满了皇气的,是皇族们的风水宝地。

黄山与其相比,就一清二白得多。黄山历来不受这些政治风云的影响,而是沐浴在天赐的云海中,奇松就滋润在这木雨林风中。登黄山的整个过程中,你几乎见不到什么寺庙和道观,这正是黄山独具个性,充满人文主义自由色彩的奇妙之处啊!如果你到过黄山,并且是一名有心的旅游者,也就更能体会黄山为何会如此超凡脱俗。无论你是信仰佛教、道教还是共产主义者,黄山都会以其最宽广的胸怀去接纳。身处黄山,你的头脑、心境只会融入黄山那由日月精华凝成的仙境当中去。

黄山,是中国山水史中最富个性的名山。值得一提的是,黄山是徐霞客唯一一座两次游历的名山。仅从“黄山归来不看岳”中你就可以略微感受到黄山那种独领风骚、舍我其谁的霸气。在五岳中,你看不到黄山的影子;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你也找不到黄山;在四大道教名山中,你还是找不到它。说到这里,家可能会稍有领悟——黄山没有什么威严显扬的名号,与陶老先生有点相似了——一座是山之名士,一位是山中名士,皆如世外仙人一般,天生一派自然流露、返璞归真之相。略带有书生的淡雅书卷气息,又稍加一些恃才放旷的狂气和豪气,黄山独自清高地挺拔于长江南岸,傲视群雄。



黄山真是一名奇才。它能呼风唤雨,奇松怪石竟能随手拈来,仿佛神来之笔。更有傲骨在胸,气节长存,决不低头折腰,更痛恨同流合污、随波逐流,自有名士风流之韵——此乃真君子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