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对身心关系、知行关系感到非常好奇。
按照柏拉图的灵魂理论,激情,欲望,理性是人性中的三个组分。当理性辖制了激情和欲望,人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状态,和一个统治者具有高度权威的城邦一样强大。中文翻译很难传达出柏拉图所说的激情和欲望到底指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柏拉图的城邦理论,不过这并不阻碍我们来理解这个著名的等级模型,即激情和欲望应听从于理性。
城邦也有动荡的时候。那么面对扰动,人的情绪到底是应该听从欲望还是理性呢?似乎跟着欲望走,我们并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快乐,而完全服从理性,我们的情绪就像缺乏操练的军队一样沮丧低落,缺乏士气。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连看两部电影却感觉到深深的空虚,人们对天衣无缝的春晚吹毛求疵,而偏好无厘头的娱乐节目。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等级理论往往有着华丽的框架,可是却无法解释很多现象。
这些现象具有什么特点呢?
负反馈。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非线性关系,别说等级理论,就是复杂的社会学模型也无法描摹其千分之一。
于是最初我引入了生态学的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干扰源(disturbance)出现,生态系统会寻求某种新的平衡,这个新平衡点不仅与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有关,还受干扰源的随机性影响。如果对情绪高低做一个概率分布,它可能有N个峰值,按照优化理论(optimization),情绪的涨跌取决于你是否会陷入一个局部峰值(local maximum)。在这里我遇到了第二个难题:干扰源的出现有何规律可循么?比如说,我到底是在压力多大情绪多压抑的时候会想看电影?
都所谓“数据”时代了,我们得有些“数据”思维。能不能从生活事件里提取大量的样本,观察下我们的情绪是如何运作的呢?
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我两年前开始使用睡眠监控软件,一年前开始记录每日的情绪和作息。从中我发现了干扰源并不是那么随机,它的反复出现甚至强化与历史记忆有关。之前又看过知乎或果壳讲兴奋抑制,sex和毒瘾都是随着量的增加,冲动/兴奋反而受到抑制。我苦苦思索而不能得的是,干扰源怎么能在有负反馈的情况下反复出现还愈演愈烈!这些理论简直相互矛盾,不make sense!
终于,前段时间读心理控制术的时候,一个想法电闪雷鸣地从天而降。
其实说起来也挺简单的,就是过度负反馈。你也许也意识到生活中的“穿针现象”:差之一厘,手抖得线怎么都穿不进去。球星临门一脚打到门框,任务干到80%之后就是在怀疑中死活干不完最后的20%。每当我们朝着目标进发的时候,负反馈亦如期而至,它们的本意是引领我们避开暗礁走向目标。只是在将要到达目标的时候,负反馈作为一种消极记忆一旦太强,就会中止正确的反馈机制。
好了,你们也许看到有篇讲科研心态的文章了,说这些干扰就是resistance。哈哈哈,生态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真是一家。生态学里面的disturbance讲的是林火旱涝看上去是外在因素,但未尝不是由内在的resilience产生的。林火对生态系统的打破和重组应该是生态系统演替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好像很多现象突然间得到了解释:干扰源就是负反馈的产物!!干扰源与进取心是双生子!!有那么一刻吧,我感觉我窥探到了情绪的秘密。
按照柏拉图的灵魂理论,激情,欲望,理性是人性中的三个组分。当理性辖制了激情和欲望,人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状态,和一个统治者具有高度权威的城邦一样强大。中文翻译很难传达出柏拉图所说的激情和欲望到底指的是什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柏拉图的城邦理论,不过这并不阻碍我们来理解这个著名的等级模型,即激情和欲望应听从于理性。
城邦也有动荡的时候。那么面对扰动,人的情绪到底是应该听从欲望还是理性呢?似乎跟着欲望走,我们并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快乐,而完全服从理性,我们的情绪就像缺乏操练的军队一样沮丧低落,缺乏士气。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连看两部电影却感觉到深深的空虚,人们对天衣无缝的春晚吹毛求疵,而偏好无厘头的娱乐节目。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等级理论往往有着华丽的框架,可是却无法解释很多现象。
这些现象具有什么特点呢?
负反馈。生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非线性关系,别说等级理论,就是复杂的社会学模型也无法描摹其千分之一。
于是最初我引入了生态学的概念来思考这个问题。干扰源(disturbance)出现,生态系统会寻求某种新的平衡,这个新平衡点不仅与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有关,还受干扰源的随机性影响。如果对情绪高低做一个概率分布,它可能有N个峰值,按照优化理论(optimization),情绪的涨跌取决于你是否会陷入一个局部峰值(local maximum)。在这里我遇到了第二个难题:干扰源的出现有何规律可循么?比如说,我到底是在压力多大情绪多压抑的时候会想看电影?
都所谓“数据”时代了,我们得有些“数据”思维。能不能从生活事件里提取大量的样本,观察下我们的情绪是如何运作的呢?
这个过程非常有趣,我两年前开始使用睡眠监控软件,一年前开始记录每日的情绪和作息。从中我发现了干扰源并不是那么随机,它的反复出现甚至强化与历史记忆有关。之前又看过知乎或果壳讲兴奋抑制,sex和毒瘾都是随着量的增加,冲动/兴奋反而受到抑制。我苦苦思索而不能得的是,干扰源怎么能在有负反馈的情况下反复出现还愈演愈烈!这些理论简直相互矛盾,不make sense!
终于,前段时间读心理控制术的时候,一个想法电闪雷鸣地从天而降。
其实说起来也挺简单的,就是过度负反馈。你也许也意识到生活中的“穿针现象”:差之一厘,手抖得线怎么都穿不进去。球星临门一脚打到门框,任务干到80%之后就是在怀疑中死活干不完最后的20%。每当我们朝着目标进发的时候,负反馈亦如期而至,它们的本意是引领我们避开暗礁走向目标。只是在将要到达目标的时候,负反馈作为一种消极记忆一旦太强,就会中止正确的反馈机制。
好了,你们也许看到有篇讲科研心态的文章了,说这些干扰就是resistance。哈哈哈,生态学和心理学社会学真是一家。生态学里面的disturbance讲的是林火旱涝看上去是外在因素,但未尝不是由内在的resilience产生的。林火对生态系统的打破和重组应该是生态系统演替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好像很多现象突然间得到了解释:干扰源就是负反馈的产物!!干扰源与进取心是双生子!!有那么一刻吧,我感觉我窥探到了情绪的秘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