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些杂志的网站上都注册,叫杂志每发一新期时都自动给我发个email,里面有
这一期所有文章的 links. 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 emails.不管多忙,我都会花几
分钟把所有文章的 title and abstract看一遍。这些文章多数跟我做的是没关系的,
但有助于我了解整个领域的发展动态。有个别是我感兴趣和相关的,那我就得仔细读了。
2,精读:你做的topic,要时不时在 pubmed上搜索一下(当然,通过上面的泛读,也能
找到这些文章,但有时会有漏掉的)。这其中你认为重要的,要仔细读,反复读。
3,根据综述读:如果你要了解一个你不太熟悉的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篇好的最
近的相关综述,并从中展开去读。
4,上面三种都是很常用的读文献的方法,下面这种是我认为很重要,但不太常用的,
就是根据作者读:比如我在刚做博后时,集中把我博后导师过去所有的文章读了一篇。
我事业上的idol, role models的历年的所有文章(或至少是主要文章)我都要集中读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非常系统地学习这些人是怎么做science的,从中领悟別人是怎么
成功的。这就好比刚入行时,李克勤会去买谭咏麟的所有唱片,科比会去观摩乔丹的所
有比赛录像,他们仔细揣摩并模仿自己的偶像是怎么唱歌和打球的,并结合自已的特点
,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5,如果你有朝一日能作上PI,你可以适当减少精读,并把这一部分转给手下,让他们
去管理这些细节部分,而着重去培养自己的 vision和big picture, (高瞻远瞩的能力
)这对你怎么引领自己实验室发展至关重要。我经常会把一些宗师们写的最经典的最好
的textbooks从头到尾读一篇(而不是只读自已熟悉或有兴趣的章节。这些书和平时所
说的综述或网上的Wiki不一样,字里行间透露着大师们思考科学问题的方式。你要仔细
琢磨这些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还有就是读些哲理方面的书,有空多思考些哲学问题。
过去我总是在google scholar上找关键词,效果非常不好。
不要问我为什么在上完数据库检索这门课之后居然只会这一招。我也很悔恨。
现在发现,读一篇review,然后跟着里头的参考文献顺藤摸瓜,效果更好。
快读paper的秘诀是,不要全读。
这个感觉很简单,但是境界就在于你知道哪些东西不需要读。
其实我脑子里掌握了一个很好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note flow 笔记流,但就是从来没有用过。
我建议在草稿本上画笔记流。
关于做笔记(from Xu, 我认为这一技巧利于引用):
我intensive reading的时候就会用两三句话总结一下每篇paper。包括这篇paper和其他paper的联系,还有我为什么觉得这篇paper有意思,还有我觉得我可能会因为什么而cite这篇pap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