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22, 2014

[Inverse Methods]paper reading and discussion

1. 关注数据,图与表格的present方式,是否make sense;
2.继续保持先抓主题框架
3. 更加要深入关心作者如何实现(计算,公式里面对应的每一部分),以及这样实现是否会有什么问题。
4.关注(数据、方法的)不确定性。
5. 注意数据
多读几遍。
目前,1,2,3,4至少是不同形式的四遍。只有以后阅读经验上去了,才会越来越快!

Tuesday, September 16, 2014

写作心得

本来觉得这课就是纯靠自己练习,练习,练习,然后有所提高。

但是读了两篇文章之后确实觉得想法有些改变,尤其关于学生/导师关系。关于socialization我觉得我还是太过保守了,单打独斗,而且好胜心强,不肯求助,导致进步很慢!这个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总是很鄙夷那些抄作业的人,但是有点保守太过,连正常的交流都阻碍了,真的很不应该。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和justin多讨论一下??

另外就是在这次写英文文章的时候,有了很多感觉,觉得终于可以像中文写作那样去记录点滴想法,然后按照一定结构组织起来。之前没有觉得自己英语写作具有这个能力了,像GRE写作,托福写作,过去都是停留在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境地,如今终于打破了语言障碍!欢呼!

由于课业负担太重,这门课只能暂时搁下了。但我会继续在这里更新写作心得。

Tuesday, September 2, 2014

谈谈消费与需求 on Consumption and Demand

按:因为友人最后一段话我决定分享这个对话录,让更多的人思考现今社会的真相。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视频 东西的故事

友人:我觉得我现在只能到尽力排除传媒对“需求”的塑造这一步吧。我中学的时候听我叔叔说商业社会塑造的结果就是白天在办公室拼命赚钱,晚上在餐馆和ktv拼命花钱,累的程度相当,你的钱的来源和去向都是同一帮人。后来我发现,对于“那一帮人”来说,他们同样过的也是这样的生活,被传媒塑造和掏空。这一切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组织体,维持运转,但背后没有人在操控,每个人都有无力感。

我:就是瞎折腾,GDP的故事不就是这样来的么……其实想想,消费这个概念的历史那么短,尤其在中国,居然深入人心到这种地步,实在可怖。国家不想房价涨就想拉动内需,其实都很危险。

我觉得我来美国之后已经快被和平演变了,这段时间就想着买新的ipad,买车(高中发誓自己不会买车)……

友人:我觉得一定要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执念……需要且买得起就买不需要或买不起就不买,同时把自己的需要降到最低。已经不是为了“面子”(不管有意无意)去购买,就已经搞定一大步了。就是降低需求这一块比较难吧。

我:对啊,降低需求是与人的欲望相反的,也与市场经济的规则相悖,你不靠道德底线或者宗教的戒律清规等“执念”来约束那是不可能的呀……

换句话说,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其实微乎其微,而经营这些基础生活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盈利,若强迫每个人仅仅维持基础生活水平,会有大部分人失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就是导致这样的后果。
若不能让整个体系崩溃,只靠个人微薄之力能有何作为?

友人:这个体系不重要,市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的每个人和将来会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市场可以崩溃,体系可以重建,因为人还是会一样生存下去,生存的幸福程度、自我实现程度也与此无关。

不过你说得对,这些都是宏大叙事,和个人关系不大。至少作为我,我就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好玩的事,用比较简单的心态去找,然后用这些好玩的事又来支撑自己简单的心态。

我:我觉得你大概是说这些体系市场啊,包括法律、政治制度等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是人们把这些人造品都玩得太过了,把自己都玩进去了还不自知?

其实这是很无力哀伤的事情。还记得我跟你聊过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那时觉得大家都错了,应该走回简单的生活,现在却也会想到指责奢华繁复的生活似乎有点超出个人的权利范围。如你所说,别人不干涉自己,我也管不着他人。即便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将来,人们既然选择了继续这样下去自取灭亡,那也没有什么办法。

我突然又想到这归根结底其实是正义的问题:凭什么无辜的人(第三世界、未来出生的人)要承担罪恶之人犯下的恶果?

友人:对,你最后说的那段。干涉社会建构的合理性在于公平,对于现世的人(第三世界)和未来的人,为他们保证选择的开放性。如你所说,商业社会的思维模式是容易自己把自己玩进去的越玩约畸变,所以为了未出生的人应当避免这种畸变;同时为了第三世界的人应当停止资源掠夺。

但同时为了其余的人,没有人能够动用武力或其他形式的“革命”“突变”,而只能“影响”。所以文学艺术哲学以及科学(非技术类)才变得重要:在所有人麻木的时候保持本真欲望、审美的火种,并期许它扩散开去。